大连大气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。只有通过多方协作,采取综合措施,才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,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合作的深化,大气治理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。我们应坚定信心,积极行动,为构建清洁、健康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。
能源结构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。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,推动清洁能源(如风能、太阳能、水能等)的发展,是大气治理的重要途径。各国应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,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清洁能源。
大连大气治理措施中的能源结构优化具体有哪些手段?
一、减少煤炭消费:替代散煤与提升能效
1.散煤治理:煤改气、煤改电、生物质能替代
“煤改气/煤改电”工程
应用场景:农村地区冬季取暖、小型工商业(如餐馆、小作坊)。
效果:散煤燃烧效率低(仅15%-20%),且未安装净化设备,PM2.5、SO₂排放是集中供暖的10倍以上。改用天然气或电采暖后,污染物排放可减少80%-90%。
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
应用场景:农村炊事、中小型供热锅炉。
方式:将秸秆、木屑加工成颗粒燃料,配合专用锅炉燃烧,硫含量低且CO₂近似“零排放”(生物质生长吸收CO₂)。
2.工业燃煤清洁化改造
高效煤粉锅炉推广
对比传统锅炉:热效率从60%-70%提升至90%以上,PM、SO₂、NOx排放降低70%-80%。
煤电超低排放改造
目标:将现役煤电机组污染物排放浓度降至天然气机组水平(PM≤10mg/m³,SO₂≤35mg/m³,NOx≤50mg/m³)。
技术:加装脱硫、脱硝、除尘设备(如湿式电除尘),2015-2020年中国完成超9.5亿千瓦煤电机组改造,减排SO₂约200万吨/年。
3.限制非电领域用煤
钢铁、化工行业控煤
推动钢铁行业“以气代煤”(如焦炉煤气替代燃煤),化工行业减少煤炭制甲醇、合成氨等高耗煤工艺,转向天然气或绿氢原料。
二、提升清洁能源比重:可再生能源与替代能源
1.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
光伏与风电
集中式基地:在沙漠、戈壁建设光伏/风电大基地(如中国西北风光电基地),2025年目标装机超300GW。
分布式能源:推广“光伏+建筑”(BIPV)、农村“光伏+储能”,解决偏远地区用能问题。
水电与核电
推进西南地区水电基地建设,安全有序发展核电(如三代核电技术“华龙一号”,发电效率高且零碳排放)。
2.天然气与生物燃料补充
天然气调峰作用
作为煤炭过渡能源,用于城市燃气、燃气电厂(调峰电源,替代燃煤电厂夜间低负荷运行)。
生物天然气(BNG)
通过垃圾填埋气、畜禽粪污厌氧发酵生产,成分与天然气一致,可直接并入管网,实现废弃物资源化。
3.氢能与储能技术突破
绿氢生产与应用
绿氢来源: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制氢(如光伏制氢),避免灰氢(煤制氢)的污染问题。
应用场景:钢铁行业氢还原炼铁(替代焦炭,减排CO₂超90%)、氢能重卡替代柴油车。
储能技术配套
发展锂电池、抽水蓄能、压缩空气储能,解决可再生能源“间歇性”问题,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。
三、工业与交通领域能源替代
1.工业领域“以电代煤/代油”
电炉炼钢替代高炉
传统高炉炼钢依赖焦炭(煤炭炼焦),电炉以废钢为原料、电力为能源,可减排CO₂约70%,且无焦炉煤气污染。
电窑炉替代燃煤窑炉
在陶瓷、玻璃等行业推广电加热窑炉,配合光伏直供电,实现生产过程“零碳排”。
2.交通领域能源转型
新能源汽车普及
推广纯电动乘用车(2025年目标渗透率超30%)、氢燃料电池商用车(如港口集卡、城市公交车)。
航空/航运脱碳
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(SAF,由废弃油脂加工),试点电动短途飞机;船舶推广液化天然气(LNG)动力或氨燃料发动机。
大气污染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,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,还对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。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,大气污染问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日益严重。因此,大气治理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。
大气污染的程度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。发达国家由于较早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,大气污染问题相对较轻,但在发展中国家,尤其是快速工业化的国家,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重。例如,中国的京津冀地区、印度的新德里等城市,常年被雾霾笼罩,空气质量指数(AQI)经常达到“严重污染”级别。
雷铂特(辽宁)节能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
地址:大连市甘井子区华北路285G
联系人:高经理
电话:139-4096-9577
邮箱:18104855777@163.com